≈≈东航物流601156≈≈维赛特财经www.vsatsh.cn(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情况
1.国内外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全球经济和贸易改善的基础逐步稳固
全球经济方面,WTO预计2021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8.0%,延续了2020年
下半年以来快速回升的走势,同时世界银行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6%,全球贸
易和经济呈现企稳与复苏的趋势;中国经济方面,近期IMF公布的中国2021年经济增
速预测值为8.1%,上半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收报50.9%,国内市场的生
产和需求保持稳定扩张态势。我国货物进出口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经济运
行情况显示,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180,651亿元,同比
增长27.1%,较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增长22.8%,展现出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发展
态势。其中,出口98,493亿元,同比增长28.1%,而机电、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医疗
器材药品等三个高附加值出口品类分别实现了29.5%、101.4%、93.6%的高速增长;进
口82,157亿元,同比增长25.9%。我国与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
伴的区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相关进出口总额分别实现了27.8%、27.5%、22.7%的同
比增幅,以东盟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更是超越欧美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周
边经济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正在逐渐重塑中国对外贸易格局。
2.政策助力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贸易保护主义、疫情衍生风险和单边主义使得全球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进一步凸显了增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的战
略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国
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并在2035年基
本建成以世界级机场群、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为核心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打造“
全球123快货物流圈”。《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推动国际物流畅通,增
强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稳定加工贸易,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为航空物
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政策空间。
3.工业物流构成社会物流、航空物流需求主体
根据发改委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2021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累计达1
50.9万亿元,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27.5万亿元,占比达84.5%。工业品物流作为贯通
工业生产与销售环节的纽带,是我国社会物流体系的主体和核心,也是目前航空物流
的主要需求来源。航空行业专业服务机构Seabury数据显示,2021年1-5月中国空运进
出口总货值超4,000亿美元,以高科技产品(含3C设备、医疗设备、半导体等)、化
工品(含医药产品、检测试剂等)、特种货物、机电设备等为代表的工业品物流为主
;此外,在市场增量方面,以汽车零部件、化工品、特种货物、机电设备等为代表品
类的B2B工业物流需求均出现40%-70%不等的同比增幅,位于所有空运货物品类的前列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生物医药、高端电子、
精密仪器等高附加值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为新时期航空物流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下的细分赛道孕育市场机遇
(1)出口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高速发展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我国跨境电商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出口总额6,0
36亿元,同比增长44.1%,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通过迎合海外千禧一代、Z世代的消费
迭代需求,出口跨境电商依托性价比高、产品线丰富和产品迭代快速等优势颠覆了海
外传统品牌,引领了中国品牌的出海浪潮,在2014-2019年期间取得了快速发展,成
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同时,2020年以来疫情的爆发与蔓延,大大加速了海外消
费者网购渗透率的提升和购买渠道线上化的进程,为广大中国跨境电商品牌和跨境电
商物流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窗口期。
(2)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定制化需求推动合同物流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分工协作的不断细化,生产和销售企业逐步将高度专业化和定制
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外包给第三方合同物流企业,使得企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
衔接更加紧密,推动企业物流成本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全球第三方物流市场研究公司
Armstrong&Associates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合同物流的市场规模约为2,163亿
美元,跃居全球首位,覆盖了快消品、服装、零售、电商、食品冷链、健康医药、危
化品、汽车、工业品、高科技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依托卓越的
服务质量与稳定时效的履约能力,建立起以行业解决方案和柔性供应链服务为竞争优
势与行业壁垒的合同物流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新需求新环境推动冷链物流健康快速发展
随着国内市场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内
容电商的崛起,国内生鲜食品消费市场的规模高速扩张,冷链物流迎来需求爆发。中
物联冷链委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达到3,391.2亿元,需求总量
达2.352亿吨,进口食品总额达901.8亿美元;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克服疫情影响
,市场规模达到3,832亿元,同比增幅13%,需求总量突破2.65亿吨。在国家政策的大
力支持和行业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冷链物流的资源配置、体系化建设正在
日益完善,逐步成为民生保障和全球生鲜食品贸易产业链的重要通路,全行业由过去
的无序竞争和高度分散逐步向高标准、大格局、强监管的健康有序方向良性发展。
在老龄化加剧、临床试验数量增加、疾病诊疗覆盖面扩大等驱动因素影响
下,我国成为世界上医药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物联冷链委数据显示,2019年
我国医药物流总费用为677.71亿元,同比增长10.39%。随着新《药品管理法》《疫苗
管理法》的出台以及药品追溯体系建设的落地,医药物流的监管模式由资质认证静态
监管转向事中事后动态监管,对技术不达标和管理落后的企业进行了出清,极大推动
了全行业打造医药冷链现代物流体系的进程。同时,国内快速增长的医药物流市场规
模、医药电商的渠道变革对医药物流履约服务末端下沉、降本增效、冷链技术装备的
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的专业性和准入门槛,有利
于市场份额向技术领先、专业化水平高、拥有高效和高质量运输服务能力,并能为医
药企业提供一体化医药物流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集中。
5.需求复苏快于供给,空运市场供需缺口仍将持续
长期以来,航空货运承运的货运量约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但其承运的货
物价值约占世界贸易总价值的35%,是全球经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方面
,受全球经贸活动持续复苏、全球供应链交付延迟、海外企业库销比低位运行等因素
的影响,航空货运需求持续强劲增长。国际航空运输服务协会IATA数据显示,自2021
年1月1日起全球航空货运需求已恢复至疫情爆发前水平,而全球货邮周转量从2021年
4月起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增幅达12%。市场供给方面,因疫情造成的客机腹舱运力
仍未恢复,全货机以及“客改货”运力投入仍在增加。截止2021年4月份,全行业运
力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90.3%的水平。根据航空行业专业服务机构Seabury预计,随着
全球全货机运力供给逐渐趋于稳定以及客机腹舱运力供给的不断修复,预计在2023年
全球货运运力将恢复至2019年水平,全行业运力紧张的局面仍将持续。
(二)主营业务情况
东航物流是国内领先的航空物流服务提供商,基于物流服务资源整合、客
户需求匹配、产品服务体系迭代升级,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兼具标准化和差异
化的“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能力。未来在“一个平台、两个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引
领下,公司将进一步打造兼备信息化与国际化的快供应链平台及“干+仓+配”网络,
致力于成为最具创新力的航空物流服务提供商。
1.航空速运
东航物流从事的航空速运业务主要通过全货机运输和客机腹舱运输两种形
式为客户提供航空货运物流服务。公司拥有10架自有全货机,经营着直达洛杉矶、芝
加哥、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等14个国际城市的全货机航线;客机腹舱运输主要依托
于中国东航的全球航线,通过天合联盟、代码共享与SPA协议,航线网络通达全球170
个国家的1036个目的地。公司立足于航空货运运输速度快、空间跨度大、运输安全准
确、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的竞争优势,全力打造覆盖快运、特种货运和普货等不同运输
时效和运输服务需求的航空速运产品体系。
2.地面综合服务
地面综合服务具体包括货站操作、多式联运、仓储业务,均是航空物流的
必要作业环节和延伸服务,为航空速运业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密切的上下游协作关
系。东航物流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自营货站17个,拥有机场内货站操作场地和库区
面积达150万平米(其中上海地区为125万平米),为上海、北京、昆明、西安、武汉
、南京、济南、青岛、兰州、合肥、太原等10个省份的12个机场提供货站操作服务,
包括航班进出港货物的组装、分拣、中转等地面服务,并协助完成航班的进出港货物
单证信息操作。多式联运业务主要为国际进出港货物提供国内段地面运输延伸服务,
并为各航空公司、货运代理人等客户提供围绕上海虹桥和上海浦东两个机场间和机场
内部各货站间的货物短驳及航空设备短驳等服务;仓储业务针对客户特殊性质货品的
仓储需求,在货站设施中设有温控货物仓库(包含冷藏库、冷冻库及恒温库)、危险
品仓库、贵重品仓库、活体动物仓库及超大超重货物等不同仓库,并向客户提供普货
仓储和海关监管区仓储服务以便对航空货物进行报验、查验等操作。
3.综合物流解决方案
一是跨境电商解决方案。该业务针对电商卖家、电商平台的物流需求,依
托位于浦东机场的航空9610跨境电商进出口集中监管库和国际航线运力资源,提供跨
境直邮进口、跨境出口物流服务。跨境直邮进口以提供航空运输和9610直邮清关服务
为主,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海外的报关交运等增值服务。跨境出口物流以国内操作和
航空运输为主,依托口岸和航空干线资源,通过整合海外清关、转运、尾程派送供应
商资源,为卖家和平台客户提供跨境出口全程或“口岸+仓储”跨境出口物流服务,
目前在浦东机场跨境出口口岸服务市场的占有率处于领先位置。
二是产地直达解决方案。该业务分为供应链服务和直采两种模式,供应链
模式下公司为大型贸易商和货运代理人提供定制化跨境生鲜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完成
货物境外交运、报关、包机运输以及国内清关服务和送仓服务;直采模式下公司根据
电商平台、大型商超客户的采购需求,与境外水果/生鲜出口商直接签订采购协议,
同时提供供应链模式下的跨境生鲜物流解决方案服务。
三是同业项目供应链。该业务面向邮政、快递快运、航空货运代理等类型
的同行业客户,以传统航空运输和地面服务为基础,提供包括出发港货站操作、航空
运输、目的港货站操作、地面运输在内的服务,并根据部分客户需求提供自有航线和
货站联动形成的“港到港”跨境中转时效产品。
四是航空特货解决方案。该业务以快时尚、高科技、医药、航空类行业客
户的差异化物流和供应链服务需求为导向,针对航空器材、药品及医疗器械、时装和
精密仪器等具有特殊运输、储存和时效要求的货物,向客户提供提货、驳运、仓储、
干线运输、分拨、派送、关务、信息跟踪、二次包装、保险等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2021年上半年整体业绩表现
1.主要财务数据
2021年上半年,全货机及“客改货”运力的增加投入部分弥补了国际客运
航班大幅减少的影响,全球航空货运运力供给逐步恢复;从需求端来看,得益于跨境
贸易与跨境电商的显著增长,全球国际航空货运市场需求自2020年第二季度起持续提
升;随着供需两端的变化,航空运价也逐步回归正常水平。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变化,
通过增加运力投入、拓展运力合作渠道、推进“港到港”产品体系建设、加大客户开
发力度和改善服务体验等措施,提升公司经营表现。
营业收入方面,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14亿元,同比
增长35.98%。航空速运方面,公司加大运力投入,提升全货机运营效率,航空速运业
务收入同比增长36.16%;地面综合服务方面,公司积极开拓新客户及包机客户,伴随
疫情逐步好转,货邮处理量出现大幅上升,地面综合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3.01%;综合
物流解决方案方面,公司继续依托核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类型客户,综合物流解决
方案收入同比增长32.72%。
利润方面,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21
亿元,同比增长18.70%,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
.93亿元,同比增长22.99%,综合毛利率为25.37%。航空速运方面,受疫情突发影响
上年同期客机腹舱运力大幅减少,导致航空运力供不应求,运价大幅上涨,而随着运
力供给的逐步恢复,2021年上半年运价逐步回归正常水平,航空速运业务毛利率为29
.19%;地面综合服务方面,随着疫情逐步好转,货站货邮处理量迅速恢复,较上年同
期出现大幅回升,同时公司积极加大包机客户等客户开发力度,收入大幅增加,而由
于地面综合服务的成本相对固定,导致2021年上半年地面综合服务业务毛利率有所上
升,为46.14%;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方面,上年同期受疫情影响,航空运力供不应求,
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板块毛利率较高,随着供给逐步恢复,2021年上半年该业务毛利率
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为9.64%。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56.8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2.38%,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8.6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69.55%。资产负债率为39.31%
,较上年度末上升1.92个百分点。公司自202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租赁准则,使用
权资产进表,同时由于公司上半年实现盈利且IPO募集资金到位,这些因素综合导致
公司资产负债率小幅上升。从资产负债率水平来看,仍较为健康,公司财务状况稳健
。
2.主要业务运营数据
报告期内,公司航空速运主要运营数据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地面综合服务主要运营数据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主要运营数据如下:
(二)优势主业稳健增长,构筑可持续收入利润基本盘
1.航空速运业务
在当前航空货运市场仍存在供需缺口以及我国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的国际
供应链体系背景下,一方面,公司积极通过新增运力投入、与其他航司加大联运合作
、使用临时加班机运营第五航权航线等多种渠道拓展运力,大力推进“港到港”产品
体系建设,开发推广全网全通产品,提升全网整体收益,抢抓市场机遇;另一方面,
公司注重长远布局,以新增“客改货”为契机,为后续投入全货机运营并实现全球飞
奠定基础。加大专业物流企业、直客以及平台类企业客户的开发力度,比如亚马逊中
国、菜鸟网络、海康威视等,提升客户稳定性,同时大力拓展全球及全国性大客户,
优化客户结构,进一步锁定可持续经营利润。
公司积极把握经济复苏和有利的供应链现状创造的市场机遇,在巩固和发
挥上海两场区位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华南地区国际空运市场,挖掘跨境电商等外贸
新动能优势,抢抓欧美经济复苏机遇,追踪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新增了深圳
-阿姆斯特丹航线、深圳-雅加达航线,巩固并优化了全货机航网布局。基于华南地区
快速增长的航空货运需求,公司积极将广州、深圳站点打造成为“客改货”航班第二
国际出港权重站点,为后续全货机运行投入打好市场基础。
公司致力于通过多种措施提高航空速运业务的运营“效率”。全货机运输
方面,利用通关一体化政策,不断优化产品路径,以西南、华南、江浙等地区主要城
市为突破口设计快速中转的“港到港”时限产品,固化产品操作标准,保障服务流程
和时效品质,全货机日平均利用小时由上年同期的13.13小时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1
3.42小时,2021年上半年全货机载运率达到86.79%,同比提升6.78个百分点;客机货
运业务方面,推行“路转航”、“海转空”项目,丰富产品结构,提高整体载运率。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客机货运业务载运率为35.03%,同比提升1.89个百分点。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货邮运输总周转量为34.5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7
.64%,货邮运输量为74.36万吨,同比增长42.56%。航空速运业务收入为53.90亿元,
同比增长36.16%。
2.地面综合服务
公司致力于通过多种措施提升地面综合服务的运营“效益”。通过积极开
拓包机客户,带来货量增长和收益提升;通过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张江高科技
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地的管委会和海关合作推广以“一站式空服中心”为代表的区
港联动模式,以服务范围外延和前置的形式为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定制化空运地面
操作、仓储服务,提升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在业务创新方面,开拓了一系列增值服务
项目,包括货站快速提货项目、针对快递企业的D类快件信息传输委托服务等;持续
推进货站信息化建设,2021年上半年货站自有平台EOSS一期正式搭建完成,加快自有
平台电子运单操作推广进程,帮助日货航、阿联酋航空、卢森堡航空等航空公司客户
开启电子运单操作新旅程,提升了航空公司客户服务体验。
2021年上半年,公司货邮处理总量为150.59万吨,同比增长36.73%;地面
综合服务实现收入14.72亿元,同比增长43.01%;毛利率46.14%,同比上升10.53个百
分点。
此外,为提升地面综合服务的产能,公司完成了浦东机场西区货站二期的
初步设计、概算编制、招标评审、施工前期准备等相关准备工作,预计2023年部分场
地可交付运营,2024年可全部投入运行;东航西北临空产业园项目建设也在按期推进
,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结构封顶,预计明年可投入运营。
(三)新兴业务保持较快增长,综合航空物流能力进一步加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布局,公司逐渐形成在跨境电商、生鲜冷链、高科技、快
时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汽车配件、会展等领域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的能力,
不断深耕细分行业市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并实现业务
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司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行业直接客户群体、邮政快递和网络型零
担快运客户群,覆盖了行业内众多国际国内知名企业。2021年上半年,综合物流解决
方案业务实现收入32.51亿元,同比增长32.72%。
跨境电商解决方案方面,公司持续挖掘9610跨境电商进出口口岸业务优势
,同时积极利用口岸资源对航空干线、跨境专线小包业务的引流作用,实现了浦东-
巴黎、浦东-悉尼、浦东-雅加达包机项目的稳定运行。2021年上半年,累计完成跨境
电商9610进出口单量1,012.59万单,同比增长228.01%。跨境电商解决方案业务实现
收入5.84亿元,同比增长31.16%。
产地直达解决方案方面,公司经营产品品类有智利车厘子、法国博若莱新
酒、南半球三文鱼、古巴龙虾、智利龙虾、智利帝王蟹、南非西柚、泰国柚子、泰国
芒果、泰国草虾、菲律宾黄鳝、印尼青蟹、美国珍宝蟹和加拿大龙虾等三十余个国家
的数十个品种,实现了多国多地多季多品类的跨境生鲜冷链物流模式。未来公司计划
涉足国内外生鲜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产地和销地的冷链运输、仓储和流通加工等基础
物流设施,积极打造集航空运输、贸易、加工、冷链、仓储等一站式跨境生鲜供应链
解决方案。目前,公司运营了“东航产地直达号”郑州-芝加哥/迈阿密-郑州定班生
鲜航线,同时利用小型全货机和“客改货”飞机,开通了多条“环RCEP生鲜快线”,
初步建成了“一轴两翼”的南北美和东南亚生鲜进口的快速流通网络。随着疫情逐步
得到控制,龙虾、帝王蟹等品类陆续恢复了进口,2021年上半年,生鲜产品进口量同
比增长103.82%,达到4,800万吨,包机数量同比增长150.00%,达到150架次,产地直
达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391.87%。
航空特货解决方案方面,公司依托丰富的运营经验、专业化服务能力、自
身航空物流资源禀赋,结合航空器材、药品及医疗器械、时装和精密仪器等特殊货品
客户需求,打造一站式物流履约服务能力。先后为东航、吉祥、春秋等多家航司提供
了航空器材物流服务,为Inditex集团提供了快时尚洲际包机物流服务,为生物医药
客户推出了2-8摄氏度全程温控疫苗运输专项物流解决方案产品,成功为科兴、国药
至多米尼加等国家的疫苗包机运输提供了物流解决方案,完成相关疫苗运输任务。20
21年上半年,航空特货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68.86%。
(四)成为航空物流“第一股”,持续深化改革及创新
公司在2021年6月9日正式挂牌上市,成为航空物流“第一股”。公司在完
善公司治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探索与非国有股东战略合作
协同路径、实施中长期激励方式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
大突破,入选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学先进、抓落实、促改革”专项工作首
批五家改革典型企业,相关改革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主流
媒体报道,彰显了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
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和市场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航空物流行业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
也与下游客户所处行业及其增速、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前述要素的变动将会影
响航空物流行业的服务总量进而影响行业内公司的经营业绩。
在经济处于扩张时期,货物运输需求增加,航空物流业繁荣;反之,在经
济处于紧缩时,货物运输需求减少,航空物流业衰弱。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的波动情况将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
响,进而对我国航空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以及本公司未来业务增长情况产生一定影响
。
(2)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公司所从事航空物流服务业务的终端客户覆盖面广、涉及产品品种多,且
境外收入占比较高,整体上与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
2018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加码,给全球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带来了
一定的不确定性。中美经贸摩擦导致涉及商品的对美进出口成本增加,从而可能导致
涉及商品的对美进出口运输需求减少,进而通过影响公司客户的运输需求间接影响公
司经营业绩。
(3)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对外贸易量呈现高速增长,与此同
时,中国现代物流服务业获得了高速发展。随着我国物流市场的蓬勃发展,国际物流
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遍布全球的物流网络、雄厚的资
金实力及良好的行业口碑,国际物流公司成为我国本土物流公司强有力的竞争者。一
方面,公司所处行业主要参与者还包括民航市场内其他从事航空物流业务的企业,如
国货航和南航物流等,市场竞争较激烈;另一方面,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和水路运输存在一定的可替代性。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虽然航空运输具有更加快捷
、高效、安全等优势,但其他运输方式的出现或改进将在一定程度内对航空物流业的
市场需求产生一定的替代影响。
尽管公司积极研究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布局并开拓了新业务,但
未来公司若不能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对市场竞争,公司将会面临
经营业绩和市场占有率下降的潜在风险。
(4)航油价格波动风险
航油成本是航空物流公司重要的成本支出,航油价格波动是影响航空物流
公司利润水平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原油供应量、美元汇率、地缘政治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航油价格也随之发生较大
变动。随着国际政治与经济局势越发复杂,未来航油价格走势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公司已采取各种节油措施控制单位燃油成本,降低航油消耗量,但如果未来航
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公司的经营业绩仍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5)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从事的航空速运和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涉及外币结算,在人民币汇
率波动的情况下,以外币结算的资产和负债折算将产生汇兑损益,从而对公司的财务
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公司未来购置飞机、航材等的采购成本也会
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近期外汇市场持续波动,若未来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波动,
公司将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
2.经营风险
(1)客户需求变化带来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终端客户对航空物流服务
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不同类型客户对货物运输的时限性、质量保证、安全保证等方面
提出了不同要求,这对公司在进一步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及提供差异化服务等方面亦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积极研究应对策略,但若本公
司未能及时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升服务专业化、差异化水平,
则可能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
(2)业务扩张导致的经营管理风险
公司着力发展跨境电商解决方案、同业项目供应链、航空特货解决方案及
产地直达解决方案等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系公司着力布局
的新兴业务,新兴业务的发展也使得公司整体的经营管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未来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张及新业务的发展,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如无法适应
未来经营规模的扩大对人才、技术、内部控制等诸多方面的管理需求,则可能因管理
能力不足而无法实现预期经营目标,从而面临因业务扩张而导致的经营管理风险。
对此,公司将在发展战略、制度建设、运营管理、资金利用、内部控制、
人才梯队建设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关注,努力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3)信息化建设与创新能力不足的风险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物流行业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互联网+”与物流业深度融合,从技术、模式等诸多方面改变了传统物流的运作方式
,提高了行业的运行效率。智慧物流的创新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期,未来我国物流企业
需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加大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以满足物流行业信息化发
展的需求。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积累和对现有系统进行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已搭建
了能满足日常运营所需的智能化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满足公司航空速运、地面综合
服务等核心业务的日常经营需求。若公司未来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够、技术创新能力不
足而无法有效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应用技术实现对现有信息系统的完善和有
效升级,则可能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满足公司航空速运、地面综合服务及综合物流解
决方案等业务的发展需求。
(4)境外业务经营合规风险
公司为推进境外业务的发展,在境外多地设立分支机构从事航空货物运输
相关业务。在经营跨国物流业务过程中,需要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虽然
公司已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严控境外业务经营合规风险,
但根据航空物流行业特性,在境外从事货运服务过程中,仍难以完全避免受到相关境
外国家或地区就业务合规性(包括但不限于贸易管制、商业贿赂、反垄断、数据保护
等方面)开展调查的风险和可能性。若公司在境外经营过程中,因所在国家或地区当
地法律法规项下的经营合规性问题受到当地相关司法或执法机构的调查乃至引发诉讼
或行政处罚等情形,将对公司境外业务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5)航空安全风险
安全飞行是航空物流公司维持正常运营和良好声誉的前提条件,保障航空
安全是航空物流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航空器的运行使用、维修保障到地面服务
,每一个系统和环节,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航空安全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复杂性远高于其他物流行业,因此公司面临
着航空安全的风险,若发生飞行不安全事件,将对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
3.其他不可抗力及不可预见风险
航空物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国际
地缘政治动荡、公司主要业务市场所在的地区局势问题等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的风险
因素都会影响市场的需求和公司的正常运营,给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公司日常经营业务将根据不同的防疫政策进
行相应调整,未来疫情给公司经营带来的影响仍具有不确定性。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覆盖国内外主要枢纽的航线与地面服务网络,“天网+地网”的组合优
势明显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布局,公司构建了行业独特的“天网+地网”的全球航空
物流网络布局,以此作为通道和流量入口,为公司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及其它合同
物流企业提供了持续赋能,为公司打造最具创新力的航空物流服务提供商奠定了独特
的资源禀赋。
1.天网
公司以国际枢纽和区域枢纽机场为支点,构建高联通、广覆盖、便捷经济
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以上海为核心枢纽,以广深为重要布局,逐步形成华东、华
南两地运营的格局,打造了“欧美为主、亚太为辅”的高效国际航网结构和全面的天
网体系。
(1)全货机国际航网:公司拥有10架宽体全货机,全部用于执飞欧美、东
南亚、东北亚等国际中远程航线。报告期内,公司共执飞上海始发全货机航班2,965
班,深圳始发204班。
(2)客机全球航网:公司独家经营中国东航700余架客机的货运业务,国
内航网通达全部省会城市和重要城市,覆盖京津冀、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关中
平原等国家级城市群,依托天合联盟网络、代码共享与SPA协议,国际航网通达全球1
70个国家的1,036个目的地。
(3)跨境生鲜快供应链航网:公司产地直达业务长期运营郑州-芝加哥/迈
阿密、宁波-洛杉矶、郑州/宁波-胡志明/大阪/首尔等多条定期生鲜航班和“环RCEP
生鲜快线”,逐步打造覆盖中国各大经济带联通北美、中南美、东盟、日韩的跨境生
鲜快供应链航网。
2.地网
除强大的天网资源外,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阔的地面服务网络布局,
构建了“货站操作+仓储+配送”的地面综合服务体系,形成了行业内独特的物流服务
模式。
(1)枢纽机场货站:货站是航空物流运输网络的终端,担负着揽收货物及
临时存储货物的功能。报告期末,公司拥有17个自营货站(包括上海地区的7个货站
及10个外地货站),覆盖了具有高网络价值和辐射带动效应的国内核心航空货运枢纽
区域。
(2)临空物流产业园:在现有货站网络基础上,公司推动机场红线外临空
仓储园区资源的布局和临空物流产业园运营服务能力建设。待西安咸阳机场东航西北
临空产业园项目、上海浦东机场综合航空物流中心项目建成投运后,其将与货站网络
形成互补联动效应,强化节点资源的货运流量入口属性;同时,公司通过建设郑州和
宁波跨境生鲜母港项目,进一步丰富了临空物流产业园的业态和客户群体。
(3)多式联运:公司通过加强与上海机场集团在机场货站与临空物流产业
园的开发合作,以及与中铁快运在空铁联运产品、空铁联运场站建设等方面的战略合
作,推动航空物流客户资源向航空物流枢纽集聚,加快与高铁快运、中欧班列、行包
快运、联运场站等铁路货运优质资源的衔接,进一步强化临空地面一体化物流服务,
构筑空铁、空陆多式联运领域的竞争壁垒。
(二)独特稀缺的航空物流核心资源,竞争壁垒显著
公司积累了雄厚的航空物流核心资源,拥有强壁垒的全货机重点国际航线
、广覆盖的客机腹舱全球航网、强稀缺的核心枢纽机场货站资源,实现了对关键资源
的卡位,形成了显著的行业竞争壁垒。
1.航权时刻
公司子公司中货航于1998年成立,是中国国内首家专营航空货邮业务的专
业货运航空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专业化运营和市场深耕,公司获得并拥有丰富的航
权时刻资源,目前运营着多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获得了大量客户的认可。报告期末
,公司拥有上海、深圳至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亚特兰大/洛杉矶/芝加哥/东京/大阪
/首尔/新加坡/雅加达等14个国际货运枢纽的全货机定班航线。此外,公司独家经营
中国东航700余架客机货运业务,拥有覆盖国内全部省会城市和重要城市、国际重要
航点的优质航权时刻资源。
2.货站及仓储资源
公司的自营货站全部位于机场红线内,存在资质审核、经营许可准入、经
营场地等条件的严格限制,核心枢纽机场的货站资源和临空物流仓储设施具有不可替
代性和稀缺性,构成了公司地面综合服务的核心竞争壁垒。公司拥有的货站操作场地
和仓储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其中在作为全球第三大航空货运枢纽的上海两场具有明
显的资源优势,拥有面积125万平方米的6个近机坪货站、1个货运中转站,也是浦东
机场仅有的两家运营9610跨境电商集中监管库的企业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在上海浦
东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完成货站操作量合计132万吨,占上海两大机场货邮吞吐量的5
7%。
(三)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中国EAL”品牌效应彰显
自成立以来,凭借独特稀缺的资源优势、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优质服务水
平、强大且稳定的产业链服务能力,公司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打造了“中国EAL”品
牌,获得客户及业界的高度认可,品牌效应彰显。公司及下属公司连续多年获得中国
物流业大奖“金飞马”奖,包括“中国十大竞争力物流企业”、“中国品牌价值百强
物流企业”、“中国最具社会责任物流企业”和“中国物流最佳雇主企业”等荣誉称
号。在2019年度上海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优秀跨境电商企业”评选中荣获“跨境
电商领军企业”,并获得国内外航空公司颁发的多个奖项,包括大韩航空公司颁发的
“2020年度最佳合作伙伴奖”、全日空第十四届“最佳操作品质奖”等奖项。此外,
公司于2021年4月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四)丰富的运营资质认证和行业领先的质量管理体系
航空物流行业的安全要求严苛,质量标准极高且流程复杂,公司旗下中货
航是国内首家从事航空货邮服务的专业货运航空企业,积累了二十多年的丰富运营经
验和安全口碑。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有效的质
量控制措施。
1.运营资质认证
在航空速运方面,公司通过了IATA的运行安全审计(IATAOperationalSafe
tyAudit,IOSA),具有十四年专业航空货运IOSA注册运营人资格,其安全管理体系
(SMS)通过了中国民航局的补充运行合格审定;在地面综合服务方面,公司获得了
劳氏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颁发的符合国际和国内标准的ISO9001:2015;GB/T19
001-2016管理体系认证。公司药品货物处理程序严格遵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GDP
(GoodDistributionPractices,药品良好分销规范)指引,并取得了GDP管理体系认
证,是国内少有的具备为药品、鲜活物品等高附加值温控货物提供机场地面操作和仓
储管理的全程冷链服务保障能力的企业。
2.质量控制体系
公司建立了覆盖整个物流服务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始终秉承高标准,为
客户提供优质航空物流服务,坚持以PDCA循环(质量管理的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
)、执行(do)、检查(check)与处理(act))为基本要素,推动公司服务质量持
续提升,同时搭建了完善的营运安全管理和控制体系,保证了公司持续高水平的安全
经营状态。
3.优质客户资源
航空速运方面,客户群体不仅包括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客户、货代公司、专
业物流公司(如DHL、FEDEX、UPS、顺丰控股)等,还与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物
流企业等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同时与多家全球前二十五大货运代理企业建立了总部
合作机制。
地面综合服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为47家航空公司客户、237家国内代理
人客户、303家国际代理人客户提供航空货邮地面代理服务。同时,公司通过与上海
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地的管委会和海关合作探索区
港联动,积累了以三星、Intel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客户。
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方面,公司不断深耕细分行业市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
一站式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以行业直接客户、邮政快递、跨境电
商、网络型零担快运为主的稳定客户群,覆盖了INDITEX、苹果、INTEL、华为、长江
存储、海康威视、比亚迪、中兴、纽仕兰、国药、施贵宝、联合利华、大疆、顺丰、
中国邮政、纵腾、递四方、跨越、燕文等多个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和稳定
的业务合作关系。
(五)丰富的海外网络布局,赋能全球物流服务集成
公司基于长期的国际化战略和经营布局,在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澳
大利亚、泰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设有19个境
外分支机构,形成了覆盖北美、西欧、东南亚、东北亚重点国家和城市的海外营销机
构、操作站点和地面代理网络体系,围绕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国内
市场的产业和消费升级、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的打造提供持续赋能。未来公司将通过
持续完善国际化航网布局和积极推进海外枢纽物流节点建设,拓展国际航线、地面操
作、综合物流服务网络的覆盖广度与深度,最终实现全球物流服务集成。
(六)积极推进公司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构筑核心竞争力新基建
公司以科技赋能为重要战略落脚点,依托数字化和智慧化改造推动降本增
效,将工业互联网、物流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公司业务
场景结合落地,将业务、管理条线与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升级结合,实现业务层友好化
、作业层数字化、管理层协同化、决策层智慧化,驱动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完成了新核心系统(EOS)研发平台的技术架构开发,
实现了新核心系统客户服务平台(EOSS)的上线运行;以浦东机场智慧仓库一期项目
、冷库智慧系统为代表的货站自动化和可视化改造升级项目的陆续不断投产,推动了
公司地面综合服务业务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业务转型;“E小燕”移动销售平
台上线运行,推动了公司前端销售体系向线上客户群体和移动互联网渠道的迭代升级
。
(七)立足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把握混改机遇,全面激发企业活力
公司自2009年以来便开启了由传统航空承运人向现代航空物流服务提供商
转型的商业模式变革之路,确立了“一个平台、两个服务提供商”的发展战略。2017
年6月,在商业模式转型探索初见成效时,公司以入选全国首批、民航领域首家混改
试点为契机,率先完成股权多元化,引入非国有战略投资者及实行核心员工持股,完
成了对东航集团内部货运板块资源的全面整合,具备了航空货运、货站操作、综合物
流解决方案、高端仓储及地面运输等全产业链资源,成为航空物流业具有核心资源优
势的混合所有制市场化企业。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体制机制实现了重要转变,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更加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更加完善,运行效率大幅提升,企业内在活力充分激发
。特别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通过建立市场化薪酬体系、推行多通道员工职业发
展体系和管理人员任期制及契约化管理体制、建立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全员脱去“
国企身份”马甲、实施核心员工持股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了传统国有企业“三能
”(能上能下、能多能少、能进能出)瓶颈问题。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成果
东航物流依托全球航线网络资源、覆盖国内枢纽机场的地面操作资源、多元
化的泛航空物流产品服务体系,以全方位信息系统为支撑,专注于为国内外客户提供
安全、高效、精准、便捷的天地合一全程综合物流服务。
发行人积极把握混改机遇,凭借着充足的机队资源与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
在航空物流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凭借在上海货运枢纽地位和丰富的货站分布,
发行人在地面综合服务方面竞争力强劲。此外,发行人通过打造产地直达解决方案业
务,积极抢占新兴市场发展先机。
2018-2020年度,公司业绩整体呈增长趋势,营业收入由2018年度的1,088,5
83.31万元增长至2020年度的1,511,069.92万元,年复合增幅达17.82%;公司净利润
由2018年度的110,932.14万元增长至2020年度的272,350.62万元,年复合增幅达56.6
9%。
本节下文将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期间费用等几方面分析报告期
内公司盈利情况的变化。
(二)营业收入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2018-2020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从2018年的1,087,611.34万
元增长至2020年的1,509,837.17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82%。报告期各期间主营业
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在99%以上,主营业务收入持续扩张是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主
要动因。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公司停车过路费收入、办证费收入、飞行员培
训费收入及房产租金收入等。
1、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源及类别构成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以航空速运为核心,着力巩固以及发展地面综合服务优势,
同时大力拓展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从收入结构看,航空速运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
比重最大,报告期内占比均超过50%。
(1)航空速运
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公司航空速运收入分别为661,315.19万元
、667,193.88万元和781,901.4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0.80%、59.12%
和51.79%,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发行人从事的航空速运业务主要通过全货机运输
和客机货运业务为客户提供航空货运物流服务。
1)全货机运输
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发行人全货机运输收入分别为413,427.78
万元、363,224.08万元及527,894.92万元。
2019年度,发行人全货机运输收入较2018年度下降12.14%,主要系受2019年
度中美经贸摩擦、双方加征关税等影响,导致全货机运输市场需求量下降。由于发行
人全货机业务主要为境外航线,货邮周转量下降,同时由于市场运力供给过剩,出现
大量包机航班,导致市场运价走低,公司吨公里收入有所下降。
2020年度,发行人全货机运输收入较2019年大幅上升45.34%,主要系受新冠
肺炎疫情影响,客机航班大规模取消、航空运力稀缺,航空货运行业整体运价水平上
升,发行人全货机吨公里收入较2019年度增长53.98%,推动发行人全货机运输收入上
升。
2)客机货运业务
公司客机货运业务主要依赖于东航股份的全球航线,在报告期内分为承包经
营/客机货运业务收入及手续费收入。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公司客机腹
舱承包经营/客机货运业务收入分别为220,063.29万元、272,942.53万元和254,006.5
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20.23%、24.19%及16.82%;公司客机腹舱手续费
收入分别为27,824.13万元、31,027.27万元和0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2.5
6%、2.75%和0%。2018年至2020年,发行人客机货运业务模式经历了以下变化,因而
使得报告期客机货运业务收入产生了大幅变动:
①2018年1月-2018年3月:全面委托经营模式
为解决潜在的同业竞争问题,2017年起,东航股份将东航股份及下属子公司
所经营全部客机航班的腹舱货运采用委托经营模式由中货航从事相关运营工作。东航
物流系接受东航股份的委托进行客机腹舱舱位的销售,在东航股份的授权范围内负责
东航股份客机腹舱货运的销售结算业务的统一管理,东航股份与发行人之间为委托代
理关系。
在此模式下,腹舱货运收入由东航股份所有,东航物流与东航股份在年初预
估全年委托经营的客机腹舱运输量,并协商确定委托经营费用金额上限,至年末根据
实际经营情况收取委托经营费用。委托经营手续费的标准参照市场价,即委托经营服
务提供地或其附近地区在正常交易情况下提供该类服务的独立第三方当时收取的价格
,同时考虑货运市场整体环境、中货航受托经营成本及公司对于委托经营的具体要求
等因素后,由中货航与东航股份公平磋商厘定。其中,预估委托经营费用金额上限系
为对照东航股份《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确定此关联交易需履行的东航股份内部决议程
序标准,《客机腹舱委托经营协议》中未对东航物流可向东航股份收取委托费用的上
限进行约定。
2019年度,客机腹舱货运收入较2018年下降0.76%,系由于受到中美经贸摩
擦等宏观因素影响,物流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所致。2020年度,发行人客机货运收入
较2019年上升42.65%,主要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客机航班大规模取消、航空运力稀缺
,国务院和中国民航局提出要大力提高我国航空货运能力,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国际航
空货运供应链的稳定,鼓励通过对部分客机进行货运改装以提升航空货运运力,发行
人自2020年4月起实施“客改货”,有效补充了因客机航班取消造成的运力减少,且
“客改货”运价水平较高,“客改货”业务的收入已包含在2020年客机货运收入52.1
6亿元中。
总体而言,报告期内委托经营模式转换为承包经营模式前后东航股份、发行
人腹舱货运收入合计额的变动情况与行业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②2018年4月至2019年度:承包经营模式
2018年4月起,为彻底解决东航物流与东航股份在航空货运业务方面的同业
竞争,腹舱货运的业务承揽、腹舱销售、货运操作、信息系统、财务结算等全链条业
务均完整交由东航物流独立自主经营管理。东航物流将以缔约承运人身份对外签署货
物运输协议,独家享有东航客机腹舱的舱位销售权、定价权以及从事结算等相关业务
,并就东航客机腹舱所承运的货物向托运人承担整体货物承运责任。东航物流在每年
支付承包经营价格的基础上,对腹舱货运业务独立核算、依法纳税、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东航股份将接受东航物流委托以实际承运人身份负责完成空中运输服务,并承
担为东航物流交运的货物提供始发港至目的港的空中运输及必要的机场地面保障,包
括但不限于安检、装卸机、机坪驳运、空港的货物操作及其它必要的机场地面保障,
并承担相应的安全保障责任。
在此模式下,腹舱货运收入由东航物流所有,东航物流向东航股份支付承包
费,并收取腹舱承包经营运营费用。
承包经营费基准价计价方式:由具有相关业务资质的评估机构于每年四季度
根据下一年度航班计划表确定的可供吨公里及按历史航线数据计算确定的载运率和每
公里收入水平对下一年度腹舱收入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结果需经相关国资部门备案。
承包经营费基准价调整机制: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市场波动,由会计师事务所
对上一年度东航客机腹舱的实际货运收入进行专项审计,若经审计的年度腹舱货运实
际收入减去基准价存在差额,则实际支付的承包费需在基准价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调
整金额为年度腹舱货运实际收入减去基准价的差额乘以50%。
2018年、2019年,客机腹舱承包费实际发生数分别为27.94亿元、38.26亿元
,客机腹舱承包经营成本分别为21.50亿元、28.56亿元,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因为在承
包经营模式下,发行人从事的航空速运业务、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均涉及使用客机
进行货物运输,因此,客机腹舱承包费的实际发生数体现在航空速运业务及综合物流
解决方案业务两个板块。然而,客机腹舱承包经营成本仅为航空速运业务所产生的客
机腹舱承包费,而未包括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所产生的客机腹舱承包费,因此客机
腹舱承包费实际发生数与客机腹舱承包经营成本的差额即为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所
产生的承包经营成本。
运营费用计价方式:腹舱承包经营费用=结算价×费用率,费用率按客机腹
舱最近三年相关运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除以该等年度内经审计的结算价所得的比值
,经算术平均计算的平均值,未来每年进行一次动态调整。运营费用,专指与腹舱货
运业务相关的人员、资产、营销等产生的费用,具体包括:人工成本、资产折旧、货
运租赁费、维修费、机物料消耗、物业管理费、货运系统服务费、销售费用(包括货
运销售奖励费、差旅费、招待费、办公费等与营销及办公相关的销售费用)。
自2020年1月1日起,发行人客机货运业务经营模式转变为独家经营,在独家
经营模式下,发行人向东航股份支付运输服务价款,不再向东航股份收取腹舱运营费
用。
③2020年至今:客机货运业务独家经营模式
2020年起:发行人客机腹舱业务转变为客机货运业务独家经营模式,公司向
东航股份支付运输服务价款,货运业务包含常规情形和非常规情形:
1)常规业务
常规情形下的客机货运业务即指客机腹舱货运业务,该业务类型长期、持续
存在。
运输服务价款计价方式:运输服务价款=客机腹舱货运实际收入*(1-常规业
务费率)常规业务费率确定方式:常规业务费率=运营费用率+(当年东航客机腹舱货
运业务收入增长率-三大航当年客机腹舱货运收入平均增长率)*50%。其中:当年东
航客机腹舱货运业务收入增长率为客机腹舱在当年产生的货运实际收入较发行人在上
一年度产生的东航客机腹舱货运实际收入的增(减)额,与上一年度产生的客机腹舱
货运实际收入的百分比;三大航当年客机腹舱货运收入平均增长率为三大航客机腹舱
在当年产生的货运收入与其客机腹舱在上一年度产生的货运收入的增长率的算术平均
值;运营费用率指经双方聘请的会计师执行商定程序的东航客机货运业务最近过往三
年各年度运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分别除以该等年度内经审计的客机货运实际收入所
得比值的算术平均值,在独家经营期限内每年计算调整一次;其中运营费用指最近过
往三年每年发行人独家经营东航客机货运业务所产生的与客机货运业务销售相关的人
员、资产、营销等成本费用。
2)非常规业务非常规情形下的客机货运业务为利用除客机腹舱以外的一般
为临时性的客改货等
其它客机载货形式提供货运服务(如2020年度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国家政
策号召开展的“客改货”相关业务)。
由于非常规业务无相关历史数据可供对比,难以获得发行人非常规业务收入
增长率、三大航非常规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等,致使上述运输服务价款无法适用常规
业务的定价公式。在此情形下,有关运输服务价款依据非常规情况下的客机货运实际
经营收入考虑一定非常规业务费率后确定,而非常规业务费率以客机货运业务运营费
用率为基础,并考虑合理利润率确定。
运输服务价款计价方式:运输服务价款=非常规客机货运实际收入*(1-非常
规业务费率)非常规业务费率确定方式:非常规业务费率将以客机货运业务运营费用
率为基础,并考虑合理利润率确定,即非常规业务费率=运营费用率*(1+合理利润率
),其中:合理利润率为三大航最近过往三个会计年度平均利润率的算术平均数;运
营费用率与上述常规业务的计算方式相同。
(2)地面综合服务
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公司地面综合服务收入分别为227,439.07
万元、224,064.84万元和234,566.2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0.91%、19
.86%及15.54%,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
2019年度,公司地面综合服务收入较2018年度下降1.48%,主要系航空货运
行业受贸易摩擦影响增速放缓所致,收入变动与地面操作总货量变动趋势一致,基本
匹配,其中卡车航班及国际进港送仓货物进场总货量增长,多式联运收入下降,主要
系卡车航班航线缩短,单价下降所致。2020年度,公司地面综合服务收入较2019年增
长4.69%,主要系因疫情影响,常规航班执行数量下降,而与航空公司的临时包机业
务量上升,临时包机业务的货站使用单价较高所致。
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公司地面操作总货量分别为257.37万吨、
249.46万吨及249.45万吨,卡车航班及国际进港送仓货物进港总货量分别为57.00万
吨、63.48万吨及68.93万吨,内场运输总货量分别为62.22万吨、66.63万吨和72.97
万吨。
公司地面综合服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站操作,报告期内货站操作收入占地
面综合服务收入的比重在90%以上,与货站操作业务相关的经营指标为地面操作总货
量。2019年度,地面操作总货量和货站操作收入均较2018年度有所下降;2020年度,
地面操作总货量基本与2019年度持平,货站操作收入较2019年度略有上升,主要系受
疫情影响,常规航班执行数量下降,而与航空公司的临时包机业务量上升,临时包机
业务的货站使用单价较高,故货站使用单价较2019年度有所上升所致。
(3)综合物流解决方案
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公司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198,85
7.07万元、237,188.86万元和493,369.46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8.28%
、21.02%和32.68%。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航空速运及地面综合服务两大业务的独特优势,积极培
育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构建满足客户标准化或非标化物流需求的产品服务体系,初
步形成了根据客户不同物流需求提供“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的能力。报告期内,公
司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各业务板块均有所增长,主要系公司大力发展同业项目供应链和
产地直达解决方案服务等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完善新兴业务布局。公司综合物流
解决方案收入2019年度较2018年度增长19.28%。2020年度较2019年度增长108.01%,
主要原因系疫情影响,大量客机航班取消致航空运力紧缺,全行业航空运价上升继而
推动同业项目供应链、跨境电商解决方案等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单位货量价格上升
所致。
公司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同业项目供应链,报告期内同业项
目供应链收入占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收入的比重在55%以上,其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向邮
政、快递快运、航空货运代理等类型的同行业客户提供的货运服务量的增长,其中运
输环节主要为航空运输。公司2018-2019年的同业项目供应链收入及空运货量整体均
呈上升趋势,收入和经营指标变动趋势相匹配。2020年度,受疫情影响及全行业航空
运力下降影响,发行人空运货量也大幅下降,其中,国内空运货量因主要靠客机腹舱
运输,受疫情及客机航班大量取消的影响更大,货量降幅也更大。而在全行业航空运
力紧缺情形下,运价水平大幅上升,推动发行人同业项目供应链收入大幅上升。
2、报告期内总体收入趋势分析
总体而言,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体呈增长趋势,其原因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
(1)航空物流行业近年来保持整体增长
近年来,全球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整体上呈增长趋势,物流业正从传统物流
向现代物流迅速转型并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通过运用高科技信息
技术和运输手段,物流成本逐步降低,物流效率进一步提升。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
,全球第三方物流收入规模从2009年的5,071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9,516亿美元,复
合增长率达6.50%,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和国内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背景下,我国航空物流行业
整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以来,我国民航货邮运输量保持整体增长,从2010年
的563.0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676.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85%。2020年,我国全行
业完成货邮运输量676.6万吨,其中,国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453.5万吨,国际航线
完成货邮运输量223.1万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2019年度有所下降。随着新冠肺
炎疫苗的推广及疫情防控措施的施行,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逐步缓解,航空货运市场
也将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根据《中国民航2021年2月份主要生产指标统计》,2021
年1-2月我国民航运输全行业分别完成货邮运输量和货邮周转量112.8万吨、42.7亿吨
公里,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5.1%、35.7%。行业的增长有力推动了公司各项业务的发
展。
(2)公司资源优势显著
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优势,
并积累了一批优质的客户资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紧邻世界第三大空港-上海浦东
国际机场,2020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368.66万吨,稳居国内货运第一
。公司在上海机场拥有较明显的资源优势,拥有面积125万平方米的六个近机坪货站
、1个货运中转站及海关监管仓,占上海机场地面代理业务超50%的份额,年处理总货
量占上海机场总吞吐货量超50%。此外,截至2020年末,公司拥有“8+2”(8架B777
、2架B747)的全货机和725架客机腹舱的资源,依托天合联盟、代码共享与SPA协议
,航线网络通达全球170个国家的1,036个目的地。公司拥有庞大的业务基础,且针对
各项核心业务已形成了成熟的业务运营流程及考核、管理制度。凭借自身积累的丰富
的航网航点航线及机坪货站资源、优质的运输服务品质等,公司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在业内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市场地位领先。
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优质的服务水平和良好的品牌效应,公司迅速积累了
稳定而多元化的客户。通过与境内外客户长期、专业和深入的合作,发行人与之建立
了良好和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3)新兴业务发展迅速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公司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审时度势
、积极谋求转型升级,聚焦高端消费、医疗等具有巨大潜力的下游行业,大力扩展跨
境电商解决方案、同业项目供应链、航空特货解决方案和产地直达解决方案等综合物
流解决方案业务,形成了新的利润高速增长点,通过自身实践证明了商业模式转变是
打破航空物流企业困局的最佳选择。未来,公司将做大以跨境电商解决方案、合同物
流及产地直达解决方案等“高增长回报”高端物流解决方案业务为代表的新兴业务,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新兴业务布局。
(4)客机货运业务经营模式变化
2018年4月起,公司客机货运业务经营模式由委托经营变为承包经营,腹舱
货运收入由东航股份所有变为由公司所有,受此影响,发行人承包经营模式下的客机
腹舱业务收入较委托经营模式下大幅增长。自2020年起,公司客机货运业务经营模式
由承包经营转变为独家经营,东航物流和东航股份约定依据客机货运业务的实际经营
收入考虑扣减一定业务费率后由发行人向东航股份支付运输服务价款。但由于承包经
营模式及独家经营模式下,公司需另行向东航股份支付承包费/运输服务价款,客机
货运业务经营模式的变化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5)收入趋势与可比公司比较情况
从同行业上市公司来看,2018-2020年营业收入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平均
复合增长率为12.31%,而东航物流的复合增长率为17.82%,若剔除因腹舱经营模式变
化导致增加的腹舱承包经营收入,则复合增长率为22.28%,高于可比公司中值。2020
年度,发行人收入增长率超过同行业,主要系受疫情影响,客机航班大规模取消、航
空运力稀缺,航空货运行业整体运价水平上升所致。发行人主营业务为航空货运业务
及其延伸服务,而可比公司货运业务包括了空运、海运及陆运等。
公司各个业务领域收入变动趋势与行业、可比公司变动趋势情况比较如下:
(一)航空速运发行人从事的航空速运业务主要通过全货机运输和客机运输
两种形式为客户提供
航空货运物流服务。其中,全货机运输主要由中货航的货机执行,客机运输
主要依赖于东方航空的全球航线。
2018-2019年,发行人全货机运输业务收入有所下降,可比公司UPS、中国国
航和南方航空收入也有所下降,而DHL和Fedex呈现小幅上升,主要系可比公司货运业
务包括了空运、海运及陆运等,与发行人航空速运业务有所区别。其中,中国国航20
19年度收入下降较多,主要系转让国货航事项影响。
2019-2020年,发行人全货机运输业务收入大幅上升,主要系受疫情影响,
客机航班大规模取消、航空运力稀缺,航空货运行业整体运价水平上升所致。而UPS
、DHL等其他可比公司货运业务包括了空运、海运及陆运等,与发行人航空速运业务
有所区别。
(二)地面综合服务
发行人的地面综合服务主要包括为客户提供货站操作、多式联运和仓储业务
。具体而言,地面综合服务主要为客户提供航班进出口货物的组装、分拣、中转、仓
储等地面服务,并协助完成航班的进出港货物单证信息操作。此外,发行人向客户提
供配套的海关监管区仓储服务以便对航空货物进行报验、查验等。
针对地面综合服务业务,发行人在上海浦东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的直接竞争
对手分别为PACTL和上海机场浦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均为非上市公司,数据无法获
取。
2018-2020年,发行人地面综合服务收入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19年度,民
航机场货邮吞吐量较2018年度上升2.15%,而发行人地面综合服务收入下降1.48%,主
要系发行人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较大所致。2020年度,受疫情影响,客机航班执行量
下降,民航机场货邮吞吐量有所下降,而地面综合服务收入略有上升,主要系货站操
作及多式联运收入均有所上升。
(三)综合物流解决方案
发行人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服务主要包含跨境电商解决方案、同业项目供应
链、航空特货解决方案和产地直达解决方案服务。
报告期内,可比公司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收入在2018-2020呈现整体增加的
趋势,与发行人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收入变动趋势整体相符。
此外,发行人通过大力发展同业项目供应链和产地直达解决方案服务等综合
物流解决方案业务,完善新兴业务布局,带动了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收入的持续增
长,使得其增幅高于可比公司收入及行业相关指标增长率。
综上所述,发行人各业务领域收入变动趋势与行业、可比公司变动趋势基本
一致。
3、主营业务收入地域构成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为来自国内地区和国际、港澳台地区的客户
,其中国内地区中华东地区的客户占比最高,主要系东航物流总部及主运营基地位于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上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并占据上海
两大机场货站操作业务领先地位。国际、港澳台收入的客户构成中,来自美国、港澳
台的客户收入占比较高,主要系公司在上述地区的航线网络较为密集所致。
4、主营业务收入季节性变动情况
物流行业覆盖的下游行业范围很广,各下游行业季节性各有不同。总体而言
,一季度受传统节假日的影响,市场需求相对较少,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下游行业对
物流行业的需求保持稳定,第四季度为物流行业旺季,市场需求相对较高。
受传统季节性需求影响,航空物流业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对航空物流企
业在淡旺季中的收入和盈利造成一定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呈现较为
明显的季节性分布,即第一季度收入相对较少,第四季度收入则相对较高。
5、现金回款及第三方回款情况
(1)报告期内发行人现金回款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少量的现金收款的情况,主要包括仓库运输收入、零星
商品、营业部柜台等销售收入。现金回款客户均为第三方客户,主要系通过营业部柜
台交易的客户出于结算便利的角度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现金收款金额分别为6,561.
86万元、1,774.10万元及507.5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60%、0.16%和
0.03%。
公司通过规范财务内控制度,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现金回款情况得到了有
效控制。
八家公司产生现金回款的背景及原因如下:
1、东航物流的现金回款存在于地面综合服务业务中,主要系部分代理客户
未签订
月结协议,收入直接通过营业部柜台以现金形式缴款。公司自2016年2月开
始通过以POS机收款和与客户签订月结协议的方式来减少现金回款情况,自2018年7月
起,公司同时增加一卡通、企业支付宝以及企业微信等支付渠道,进一步减少该情况
。2020年,东航物流现金回款金额已从2018年的4,541.95万元减少至450.32万元。
2、东方福达的现金回款存在于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中,主要系部分客户
为民营
企业,在支付零星包装费以及仓库操作费时,倾向选择现金结算方式。公司
自2019年起通知业务部规避现金回款情况。2019年,公司现金回款情况大幅度减少,
2020年不涉及现金回款事项。
3、东唯航空的现金回款存在于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中,主要系个人及零
星客户
在仓库提取货物时与企业以现金结算运费及操作费。报告期内,东唯航空逐
年控制并减少现金回款业务,从2018年现金回款284.19万元减少至2019年的82.88万
元。自2019年4月起,公司使用企业微信及支付宝账户代替现金收款,2020年不涉及
现金回款事项。
4、东航供应链的现金回款存在于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中,主要系部分客
户在仓
库提货过程中以现金方式进行结算。该部分现金结算从申报期来看金额极小
,同时公司计划通过POS机结算来解决现金回款的问题。2020年,现金回款金额减少
至27.26万元。
5、中货航的现金回款存在于航空速运业务中,主要系部分代理客户未签订
月结协
议以及零星现场结算的客户,通过营业部柜台收取销售款。公司自2018年末
启用POS机,用于减少现金回款情况,同时在内控制度上,要求销售日报、货单单据
及现金三者一致。报告期内,公司现金回款自414.83万元减少至29.97万元,大幅减
少现金回款情况。
6、东航运输的现金回款存在于地面综合服务业务中,主要系公司将客户货
物运至
海关进行查验,在提供运输服务时,部分客户以现金进行结算。东航运输自
2018年7月起已通过银联POS机结算的方式替代了原现金结算模式,现金回款逐渐减少
。2019年东航运输现金收款业务减少至7.47万元,2020年不涉及现金回款事项。
7、东航快递的现金回款存在于在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中,主要系东航快
递自营
规模较小的零售店铺,该店铺对外出售生鲜饮品及水果等产品,因客户主要
为个人,出于交易便利的考虑存在现金结算收款的情况。公司自2019年3月起通过POS
机结算来解决现金回款的问题,2018年至2019年,该店铺年现金销售额已从原35.90
万元减少至4.79万元。2020年不涉及现金回款事项。
8、东环国际的现金回款存在于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中,主要系个人和零
星客户
在仓库提货时的费用结算。2020年东环国际开始用企业支付宝账户代替现金
收款,2020年不涉及现金回款事项。
综上所述,公司报告期内存在零星现金回款情况,但其规模占总体营业收入
比重较小,公司已通过相关内控制度进行管控,要求财务人员对现金收入编制《现金
解款单》,并及时存入银行,做到现金收入日清月结,同时通过其他结算方法如启用
POS机结算、以公司账户通过企业微信、支付宝来减少现金回款业务的发生,零星现
金回款的情形不会对公司收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产生影响。
(2)报告期内发行人第三方回款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大部分收入回款来自公司客户,仅存在少量非关联客户通过
第三方向公司支付货款的情形,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较小。主要原因包括:为方便及
时结算、资金周转,客户通过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企业进行付款。
报告期内在公司管控下,第三方回款金额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均较低,2018
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度占比分别为0.29%、0.33%及0.09%。报告期内公司第三方
回款业务主要涉及东航物流及下属子公司东航快递、东方福达和中货航。
上述公司产生第三方回款的背景及原因如下:
1、东航快递第三方回款主要系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中的车厘子包机业务
,客户
为民营企业,付款方的随机性强,故导致存在第三方回款情况。2018年,东
航快递对上海锐芙贸易有限公司未产生第三方回款。2019年至2020年东航快递对上海
锐芙贸易有限公司的车厘子包机量增大,分别产生第三方回款金额500万元、450万元
,经核查,均为上海锐芙贸易有限公司员工打款。对于第三方回款情况,公司通过要
求客户写第三方回款情况说明,注明付款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付款银行账号并加
盖公章,来确保后续责任归属。
2、东方福达从事货物运输代理业务,该类第三方回款的情形发生于与自然
人控制
的民营企业客户的货运运输代理业务中,该类客户第三方回款主要为实际控
制自然人或其亲属代为支付货运代理费的情况,第三方回款涉及的货运代理公司家数
较少。2018年,公司第三方回款金额较其他期间较高,主要系公司货运代理客户上海
诚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通过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裘春儿代为支付了货运代理款项390
万元所致,属于偶发因素造成,且公司对该客户销售额较低,同时2019年及2020年均
未发生该客户通过其他第三方代为支付货运代理费的情形。
3、中货航第三方回款主要原因系昆明和西安营业部自2018年6月完成业务划
转后,
民营企业以公司员工、实际控制人及其亲属等个人回款的现象较多,导致20
18年度第三方回款金额达1,752.46万元,2019年度第三方回款金额达2,386.05万元。
公司通过要求代理人付款时提供第三方回款情况说明,注明个人支付账号以及支付原
因,确保后续责任归属。公司通过与代理沟通以及针对重新签署的合同,要求客户避
免第三方回款的情况,2020年中货航第三方回款金额减少至322.87万。
4、东航物流第三方回款主要原因系:
(1)东航物流2018年收购东航股份云南货
站后,民营企业以公司员工、实际控制人及其亲属等个人回款的现象较多,
导致2018年度第三方回款金额达232.54万元,2019年度第三方回款金额达358.25万元
;2020年第三方回款金额减少至57.91万元;
(2)东航物流货站事业部于2019年度收到伊朗马汉航空公司第三方回款270
.42万元;2020年收到339.94万元。公司通过要求第三方回款时提供情况说明,注明
个人支付账号以及支付原因,确保后续责任归属。
综上,公司报告期内虽存在第三方回款情况,但其规模较小,通过获取该业
务银行回单、销售合同以及结算单,证实该笔第三方回款业务真实发生,回款金额与
相关业务情况一致。因此,公司上述第三方回款情形不会对公司收入的真实性、准确
性和完整性产生影响。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