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鼎股份000887≈≈维赛特财经www.vsatsh.cn(更新:21.08.31)
★2021年中期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持续推进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提升,在行业低迷和新
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下,公司通过对海外企业进行人员缩减、费用优化及非核心业务剥
离等一系列举措,增加了海外业务恢复的速度及确定性;公司自2020年3季度以来,
国内外产已完全恢复并保持持续向好态势,在手订单环比不断提升,公司整体利润逐
步提升。在与海外企业多年磨合的基础上,公司逐步强化管理输出和文化输出战略,
从区域化管理提升到模块化管理,加强海外企业的成本管控,推进业务整合和市场拓
展,同时发挥中国工程师红利的优势,进一步加快技术吸收和创新。公司将继续围绕
智能底盘系统核心战略目标,推动公司业务向智能化迈进。公司继续跻身“全球汽车
零部件行业100强”(名列第87位)。
(一)智能底盘系统业务-空气悬挂系统
(1)产品介绍
与传统钢制汽车悬挂系统相比较,空气悬挂具有很多优势,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弹簧的弹性系数也就是弹簧的软硬能根据需要自动调节。根据路况的不同以及距
离传感器的信号,行车电脑会判断出车身高度变化,再控制空气压缩机和排气阀门,
使弹簧自动压缩或伸长,从而降低或升高底盘离地间隙,以增加高速车身稳定性或复
杂路况的通过性。空气悬挂系统使一辆汽车既有轿车的舒适性,又有了兼顾越野车的
操纵性能。空气悬架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控制单元、多系统传感器、空气弹簧等等
。
(2)未来市场潜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新能源车智能化的诉求、同时底盘保护空气
悬架系统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由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纯燃
油车,空气悬挂系统已经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平台的主流配置。
领先的语音智能系统、智能空气悬挂系统以及卓越的自动驾驶功能等都是
目前汽车智能化的核心。特斯拉和蔚来、理想、小鹏等自主品牌造车新势也也都搭载
了空气悬挂系统等这些科技、智能功能。伴随着空气悬挂系统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以及
车主对空悬产品极致体验的认可度的提升,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汽车通过配置空气
悬挂系统以提升产品的优越性和客户满意度。
另外除了在乘用车上,发达国家绝大多数的中型以上客车、轻型商务车都
用了空气悬架系统,重卡除工程车之外的公路运输车几乎全部采用空气悬架。我国20
18年起生效的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也要求:“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
0kg的危险货物运输货车的后轴,所有危险货物运输半挂车,以及三轴栏板式、仓栅
式半挂车应装备空气悬架。”
空气悬挂系统将会逐步从高端走向普及,并最终成为汽车尤其是智能汽车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公司行业地位及业务推进
公司旗下德国AMK作为空气悬挂系统的高端供应商,是行业前三的领导者,
自九十年代进入空悬系统业务领域以来,不断提升产品总成技术,深耕行业二十多年
,为捷豹路虎、沃尔沃、奥迪、奔驰、宝马等世界顶级主机生产商配套。
国内空悬市场处于起步阶段,AMK中国一直在加速推进完善中国乘用车市场
空气悬架系统性能和成本最优化的供应链体系。随着年初工业业务剥离,AMK轻装上
阵,围绕“国产化推进、技术迭代升级、产业补强补全”的战略目标稳健发展。AMK
中国公司业务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取得蔚来、东风岚图等订单,未来有望拿到更
多项目定点,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项目定点。
(二)智能底盘系统业务-轻量化底盘系统
(1)产品介绍
汽车金属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底盘系统,包括转向系统、悬架系统、制动系
统和行驶系统。汽车轻量化已经在汽车制造业中形成广泛的共识,底盘的轻量化对整
车的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铝合金控制臂总成产品等轻量化底盘产品单车价值高
,更是操作稳定性和舒适性的核心部件。
(2)未来市场潜力
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汽
车轻量化不仅适用于传统燃油汽车,对新能源电动汽车来说,减轻车身重量,实现汽
车轻量化同样很重要,因为它关系着新能源汽车较主要的续航问题。实验证明,在加
速性能方面,加速到60公里的时速,1.5吨的车大概需要10秒;如果减重25%就可以减
少到8秒。
对底盘实施轻量化,在油耗、操控等方面的收益远超同等程度其他零部件
的轻量化。底盘上多数零部件的质量属于簧下质量。相对而言,车身(结构件、加强
件和覆盖件)的质量属于簧上质量。一般认为,同等幅度簧下质量轻量化的效用是簧
上质量轻量化的5—15倍。同时,进行簧下质量轻量化提升了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的
比值,相当于运动员卸下了绑在腿上的沙袋,可以显著提高汽车加速、制动和转向时
的响应速度和舒适性。
(3)公司行业地位及业务推进
公司近年来,大力正在发展底盘轻量化系统总成产品,锻铝控制臂总成项
目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旗下子公司四川望锦公司,其核心技术为球头铰链总成
产品,是底盘系统核心安全部件及性能部件,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具备非常高的技
术门槛。
随着公司在底盘轻量化系统总成产品业务的不断推进,已经取得奔驰、长
安、广汽、比亚迪等多个传统主机厂订单,同时在新能源头部企业业务都取得突破性
进展。
(三)流体管路系统
(1)产品介绍
公司子公司德国TFH一直推进热管理管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在配套传统热
管理管路的基础上,公司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管路系统总成业务,积极拓展新
材料在产品上的应用。公司大力发展尼龙管及TPV材料的应用,与较传统内燃机管路
相比,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产品重量轻,成本低,装配灵活,除此之外还可以保持良
好的NVH和灵活性。TFH凭借其创新和技术迅速的能力能够应对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
车的变化,并与多家OEM客户积极开展先进的开发项目。
(2)未来市场潜力
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对于温控的要求远高于传统汽车,同时伴随着公司对T
FH管路总成技术的消化吸收,公司流体管理产品的单车价值从传统车上的三百元左右
提升到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近千元,增程式新能源汽车更达到一千五百元左右。伴随
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流体管路系统的市场也在不断的迅速扩大。
(3)公司行业地位及业务推进
公司多年来一直推进热管理橡胶管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旗下子公司德国T
FH则更是发动机及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管路总成产品优秀供应商,拥有自主专利的
独家生产技术creatube工艺以及TPV软管和尼龙管的核心技术,公司在所处细分领域
行业全球排名前二。公司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管路系统总成业务,目前已经给
宝马、沃尔沃、奥迪、大众、吉利、小鹏和理想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
TFH中国公司目前已经完成建立并开始拓展国内市场。今后全球OEM主机厂
业务以德国TFH为主导,全球非主机厂业务以中鼎流体为主导。公司前期项目已经有
了很大进展,相关定点信息已发布交易公告,未来有望拿到更多项目定点,尤其是新
能源汽车项目定点。
(四)密封系统
旗下子公司德国KACO、美国库伯、美国ACUSHNET这些企业拥有国际前三的
密封系统技术。KACO为代表密封系统旗下企业积极推进新能源布局,已经开发配套成
功高性能新能源电机密封。同时,公司目前已经开发批产新能源电池模组密封系统和
电桥总成等产品,为沃尔沃、蔚来、上汽、广汽等新能源汽车平台配套。
汽车密封行业属于高技术壁垒行业,可靠性要求极高,动密封又是密封行
业里面技术难度最大的,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电机高速油封,代表了全球密封行业最尖
端的技术水平。公司近年不断加大业务拓展速度,尤其在美系车及自主品牌客户上有
较大突破,行业市占率稳步提升。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全球领先技术竞争力、国际化管理能力核心竞争力、持续创新文化竞争力
(1)全球领先技术竞争力
公司在空气悬挂系统领域,自九十年代进入空悬系统业务领域以来,不断提升
产品总成技术,深耕行业二十多年,拥有细分行业核心技术。底盘轻量化领域拥有球
头铰链总成的核心技术。同时公司一直推进热管理管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拥有自主
专利的独家生产技术creatube工艺以及TPV软管和尼龙管的核心技术,公司在所处细
分领域行业全球排名前两位。2016年,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
华大学教授王玉明为核心研究团队,建立院士工作站。2018年,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
成立橡塑密封联合研究中心成立,强化创新合作,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目前,公
司拥有有效授权专利860余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10项,国外专利299项)。主持或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10项。
(2)国际化管理能力核心竞争力
公司自2003年在海外建立物流中心,2008开启海外并购之路,经历海外并购“
全球并购”、“中国落地”、“海外管控”三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管理经验
。现在公司已经步入第三个海外管控阶段,公司按照五大事业部构建全球组织架构体
系,进一步推进全球大协同战略,在更高层次实现全球战略协同、平台协同、技术协
同、产品协同,从资本输出转向了产业输出、管理输出、文化输出。
(3)持续创新文化竞争力
公司很早就通过了ISO/IATF16949、ISO14001、ISO/IEC17025等质量、环境及试
验室体系认证。早在2003年就启动“数字中鼎”规划,在公司内部全面实施利玛ERP
系统,2016年度,公司正式投资数千万启动SAP信息化项目,近年已经实现了主体企
业的全部上线,实现全球SAP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运营综合效率。公司通过多
年的实践探索,已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改进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还不断学习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为己所用,先后启动推进六
西格玛、阿米巴经营,实现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正是因为公司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国内同行业处
于绝对的龙头位置,公司拥有全球同步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能力,未来公司的品
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不适用
四、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2021年1-6月,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256.9万辆和1289.1万辆,产销量同比
分别增长24.2%和25.6%。2021年1-6月,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984.0万辆和1000.7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7.0%。2021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21
.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目前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与2019年全年水平
持平(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公司自08年以来实现的国际化战略
渐渐进入收获期,截止报告期末,亚洲、欧洲、美洲三大区域生产销售分别为44.02%
、40.46%、15.52%。通过对全球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公司的技术、品牌、盈利水平、
客户群体得到了快速提升,实现了内伸和外延的双轮驱动;同时公司集中优势资源加
大了对新能源环保汽车、汽车电子、系统总成等领域的开拓力度,为公司未来的持续
、快速发展积极做好了项目孵化和储备。
2021年1-6月,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实现营业收入63.83亿元,
同比上升34.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亿元,同比上升387.28%;公司
继续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100强”(名列第87位)和“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行
业50强”(名列第13位,国内第1)。
(一)海外并购项目中国落地业绩展示
公司这几年积极推进海外企业并购业务的国内落地战略,业绩增速也超预
期,具体见下表:
单位:万元
(二)OEM主机厂直接及间接配套客户结构
通过海外并购,全球技术与产品整合,品牌优势凸显,产品销售向中高端
车型发展,前十大主机厂客户详见下表:
以上前十大客户直接与间接总销售额39.87亿,占2021年1-6月营业收入的6
2.46%,高端客户集中度较高。
(三)新能源汽车项目
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智能底盘系统为核心,同时在热管理管
路、电池包电机密封等多个新能源板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21年1-6月新能源领域
业务已经达到6.51亿销售额。
★2020年年度
●董事会报告对整体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概述
2020年,汽车产销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下降2.0%和1.9%,与上
年相比,分别收窄5.5个百分点和6.3个百分点。2020年,乘用车产销1999.4万辆和20
17.8万辆,同比下降6.5%和6.0%,降幅比上年收窄2.7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2020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数据来源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公司持续推进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提
升,增加海外公司的盈利水平;公司在与海外企业多年磨合的基础上,公司逐步强化
管理输出和文化输出战略,从区域化管理提升到模块化管理,加强海外企业的成本管
控,推进业务整合和市场拓展,同时发挥中国工程师红利的优势,进一步加快技术吸
收和创新。公司将继续围绕智能底盘系统核心战略目标,推动公司业务向智能化迈进
。
2020年,虽然面临汽车行业不景气的困境以及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在公
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实现营业收入115.48亿元,同比下降1.35%;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3亿元;公司继续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100强”(名列第9
8位)和“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50强”(名列第13位,国内第1)。
二、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一)海外并购项目中国落地业绩展示
(二)OEM主机厂直接及间接配套客户结构
以上前十大客户直接与间接总销售额63.63亿,占2020年营业收入的55.10%,高
端客户集中度较高。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全球领先技术竞争力、国际化管理能力核心竞争力、持续创新文化竞争力
(1)全球领先技术竞争力
公司在空气悬挂系统领域,自九十年代进入空悬系统业务领域以来,不断
提升产品总成技术,深耕行业二十多年,拥有细分行业核心技术。底盘轻量化领域拥
有球头铰链总成的核心技术。同时公司一直推进热管理管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拥有
自主专利的独家生产技术creatube工艺以及TPV软管和尼龙管的核心技术,公司在所
处细分领域行业全球排名前两位。2016年,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以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王玉明为核心研究团队,建立院士工作站。2018年,公司与清华大学
联合成立橡塑密封联合研究中心成立,强化创新合作,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目前
,公司拥有有效授权专利767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10项,国外专利289项)。主持
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11项。
(2)国际化管理能力核心竞争力
公司自2003年在海外建立物流中心,2008开启海外并购之路,经历海外并
购“全球并购”、“中国落地”、“海外管控”三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管理
经验。现在公司已经步入第三个海外管控阶段,公司按照五大事业部构建全球组织架
构体系,进一步推进全球大协同战略,在更高层次实现全球战略协同、平台协同、技
术协同、产品协同,从资本输出转向了产业输出、管理输出、文化输出。
(3)持续创新文化竞争力
公司很早就通过了ISO/IATF16949、ISO14001、ISO/IEC17025等质量、环境
及试验室体系认证。早在
2003年就启动“数字中鼎”规划,在公司内部全面实施利玛ERP系统,2016
年度,公司正式投资数千万启动SAP信息化项目,近年已经实现了主体企业的全部上
线,实现全球SAP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运营综合效率。公司通过多年的实践探
索,已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公司在发
展过程中,还不断学习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为己所用,先后启动推进六西格玛、阿
米巴经营,实现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正是因为公司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国内同行
业处于绝对的龙头位置,公司拥有全球同步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能力,未来公司
的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战略重心
(1)组织重构,持续推进五大模块构建全球业务单元
之前的海外企业管理以亚洲、欧洲、美国三大区域化管理为主,经过沟通
与策划,今年正式过渡到五大业部国际化管理模式,有利于五大系统技术整合、架构
优化和市场开拓
(2)继续推进资本输出到产业输出、管理输出、文化输出战略
在与海外企业多年磨合的基础上,公司逐步强化管理输出和文化输出战略
,由新的高管团队担任五大事业部的全球CEO,加强海外企业的成本管控,推进业务
整合和市场拓展,同时发挥中国工程师红利的优势,进一步加快技术吸收和创新。
(3)大力推进智能底盘系统拓展,加强新能源领军企业合作
发挥公司的国际化和技术领先优势,持续推进与新能源领域领军企业的业
务合作,同时战略上大力发展智能底盘系统,做好公司核心产业升级。
(4)细化成管控,谨慎投资,优化公司资产结构
专注高端制造和自动化水平提升,提高运营效率和人均产值。推进中鼎产
业输出战略,将制造中心逐步往原材料基地和低成本制造国家拓展。同时加强内部成
本管控,谨慎投资,包括如固定资产投资、产能布局、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完成SAP
信息化主体公司全部上线,同时对现有资产尤其是海外不良资产进行不断优化,提升
企业竞争力。
(二)未来公司三大拐点
(1)业绩拐点
公司持续推进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提升,在行业低迷和新
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下,公司通过对海外企业进行人员缩减、费用控制、成本优化。与
此同时,对现有资产尤其是海外不良资产进行不断优化,截止目前,推进并已经完成
AMK工业、Greenmotion的出售剥离,聚焦核心主业,提升企业竞争力,更增加了海外
业务恢复的速度及确定性。公司自2020年3季度以来,国内外产已完全恢复并保持持
续向好态势,在手订单环比不断提升,公司整体利润将持续恢复到历史高点。
(2)产业拐点
公司将继续围绕智能底盘系统核心战略目标,推动公司业务向智能化迈进
,重点发展空气悬挂系统及轻量化底盘系统业务。国内空悬市场处于起步阶段,AMK
中国一直在加速推进完善中国乘用车市场空气悬架系统性能和成本最优化的供应链体
系。随着年初工业业务剥离,AMK轻装上阵,围绕“国产化推进、技术迭代升级、产
业补强补全”的战略目标稳健发展。公司轻量化与流体管路等增量赛道业务也快速发
展,稳健发展发挥公司的国际化和技术领先优势,持续推进与新能源领域领军企业的
业务合作。
(3)管理拐点
2020年是公司正式推行模块化管理元年,按照五大模块推行全球化、专业
化管理,强化中方管理团队对海外企业的管理,加强五大系统技术整合、架构优化和
市场开拓,进一步推行管理输出和文化输出战略。全面推进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
细化管理的提升,提升海外公司的盈利水平。进一步推进海外企业中国落地业务发展
和市场拓展。
=========================================================================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所提供的信息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
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维赛特财经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
担任何责任。
2、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
的股票没有利害关系,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维赛
特财经不对因据此操作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